讓中低收入老年人,住得進、住得起養老機構。記者了解到,作為帶有普惠性質的養老服務“載體”,今年我市將高標準再建10家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,以公建民營的模式,保障中低收入老人的養老需求。
區域性養老是我市在承擔全國首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中,探索創新集機構、社區、居家養老于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,主要針對原有的鄉鎮敬老院規模偏小、服務對象單一(低保和“三無”“五保”)、入住率不高、設施老舊、功能不全等缺陷,分階段、有計劃進行改擴建和功能升級改造,建設床位在150張以上,既能集中供養城鄉特困老年人,又能為低收入老人、高齡、獨居和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、康復保健、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等全托、日托和臨托服務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。
市民政局老齡辦主任劉貴祥表示,鄉鎮敬老院主要是針對五保老人而建設的,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條件的變化,五保老人越來越少,但是高齡老人、失能老人越來越多,特別是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人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。在這種情況之下,針對高齡老人,特別是經濟困難的高齡老人就近、就便實現養老服務的需求,需要建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。
記者了解到,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由公家建設、社會化運營,是帶有普惠性質的養老機構,針對的是本街道、本鄉鎮范圍之內的老年人,保障中低收入和經濟困難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。按照計劃,到2020年,全市的鎮(街道)原則上應建有一家150張床位以上、以醫療護理為主、公建民營,具有保障功能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。“區域性養老,等同于養老集約化、分散化、社區化,讓居家老人也能接受到醫養融合的機構養老服務,整體提升我市養老服務社會化、專業化水平,更好地惠及老年朋友。”市民政局副局長胡躍忠說。
近日,國家發改委會同民政部、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印發《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實施方案》,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。在去年蘇州市政府出臺的《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》中明確,我市將進一步放寬申辦養老服務機構的準入條件,取消不合理前置審批事項,大力引導各類社會資本(含外資)進入養老服務領域。
更多蘇州地區精彩養老資訊,歡迎關注蘇州養老天地網http://suzhou.yanglaotiandi.com/
來源于《蘇州日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