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教授領銜撰寫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《上海市養老機構評價報告》藍皮書正式發布。藍皮書顯示,上海市養老機構總體發展水平較高,規范性、標準化較好,但也存在養老護理員素質不高等問題,亟待進一步完善。同時,長三角機構養老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。
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,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。據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,2017年上海老齡化率(指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)達到14.3%,6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345.78萬人。上海人口老齡化總量規模大,增量速度快,有必要盡快提高現有社會公共服務能力,讓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。
藍皮書在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對上海市養老機構調研的基礎上,從硬件設施、人員配置、組織管理、服務提供四個方面對上海市16個區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綜合分析和單項評價。
報告數據顯示,被調查的養老機構入住率均值約為82.68%,遠遠超過全國52%的平均水平。其中內環線以外、中環線以內的養老機構入住率均值最高,達到了93.38%。
數據還顯示,浦東新區在上海養老機構綜合排名100強,以及硬件設施、環境感受、人員配備、內部管理、服務水平、感受與滿意度6個一級指標單項排名100強中,均排名第一。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在100強中有92家,營利性養老機構僅有8家。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和環境感受平均得分較高,營利性養老機構內部管理和人員配備總體水平較高。
在人員配置方面,80.1%的被調查養老機構配備了醫生,67.03%的被調查養老機構配備了護士,50.7%的養老機構配備了社工,護理站的配置比例為61.66%,其中,護理員(護工)占比59.30%,醫生占比4.23%,護士占比4.92%。在整個機構養老服務隊伍中,護理員隊伍以高齡、低學歷女性為主,其他專業技術服務人員的配置比例也比較低,提供服務的專業化程度亟待提高。
藍皮書還指出,盡管上海市養老機構在“醫養結合”服務和長期照護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養老護理員素質不高、數量嚴重不足、流動性較大,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不平衡,“醫養融合”型養老機構數量較少等問題仍然存在,需要通過改革和發展不斷加以克服和完善。
更多上海地區精彩養老資訊,歡迎關注上海養老天地網
http://sh.yanglaotiandi.com/
來源于《新華網》—責任編輯:金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