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中國證券報主辦的“立足新階段 構建新格局——2021中國保險業發展論壇”5月18日在北京舉行。在圓桌論壇環節,多位保險及保險資管行業高管圍繞“探路高質量發展 激發內生動力”主題作了精彩紛呈的觀點交流和碰撞。
參與討論的嘉賓認為,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新的機遇使保險業正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。應緊抓養老金融等領域新機遇,在持續創新的變革中開拓新局。
本次圓桌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魏麗主持,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黃秀美、平安資管副總經理張劍穎、中英人壽總裁俞寧、太保資產總經理助理、董秘殷春平和中華聯合人壽首席投資官孫剛參與討論。
積極支持實體經濟
“只有落實國家戰略、支持實體經濟、激發內生動力,才能更好發揮保險資金的優勢。”黃秀美表示,壽險資金的特點是規模大、期限長、整體風險偏好低,而落實國家戰略,支持實體經濟,促進民生建設,恰好也需要壽險資金的投入。二者可以實現天然、高度的契合。
此外,黃秀美認為,作為國內壽險行業的龍頭,落實國家戰略是職責所在。在落實國家戰略的同時,壽險公司也獲得了內生動力。
殷春平也談到,服務國家戰略,支持實體經濟是保險資金的強項。當前不少區域經濟和重點產業的發展需要資金支持,而這恰是保險資金一直以來做的事。“十四五”規劃下,保險資金可以找到例如ESG等投資機會。
金融科技是重要手段
展望未來,張劍穎表示,金融科技是提升保險資管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。保險資金的負債具有長久期的特點,但整個宏觀環境,包括國內外形勢、匯率、跨境市場等風云變幻,這對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提出很大挑戰。在此背景下,保險資管公司不僅要提升投資專業能力,更要讓投研團隊在研究及決策過程中有控制風險、提升下限、增加勝率的工具。而金融科技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和賦能的手段。
俞寧則從養老市場的機遇闡述了其觀點。他認為,未來,無論是壽險公司還是資產管理公司,在養老市場競爭時,都要注重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,關注長期穩健回報的投資品種。在他看來,壽險公司可以從兩方面發力:一是產品端方面,抓住養老的服務,當前大家關注的不僅是老年時期的醫療、照護,也有旅游、學習和購物等需求。一些高端客戶希望在養老照護、旅游、購物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的服務。二是投資端方面,壽險資金具有天然的長期性、穩健性的特點,而客戶對養老金的規劃也更傾向于穩定的投資品種。
孫剛亦認為,在老齡化社會中,壽險公司存在巨大機遇,可以從老年人的健康生活、心理咨詢等多方面進行探索。
本文來自《中國證券報》
無